首页 >  风俗文化 > 正文

和谐共处一家亲

来源: FJCNC百科网 时间:

和谐共处一家亲

党项的起源与中原联系

党项是一个生活在西北草原的古老民族。据《隋书》和《旧唐书》的记载,党项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,其起源十分久远。

南北朝时期党项的活动

南北朝时期,党项见“中原多故”,因此频繁接触中原王朝,并大肆掠夺。

隋唐时期党项社会的发展

隋朝时期,党项社会还处于相当落后的阶段,以游牧为主。到了隋朝末期,逐渐有党项部落内附中原王朝,并以朝贡形式表示其认同。

唐初,大批党项人内附,其社会形态发生了飞跃,认同感也随之增强,为党项建立地方政权奠定了基础。

党项的社会融合与文化认同

唐朝初年,党项一方面受到吐蕃的压力,另一方面受到唐朝的感召,各部纷纷归附唐朝,接受其羁縻管理。唐朝在河曲地区设置了多个羁縻州,收容内附的党项人。

随着迁徙到更接近中原的地区,党项人接触到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高度发展的文化,进一步深化了其文化认同。这时,党项人除了从事传统的狩猎和畜牧业之外,也开始农耕和发展手工业、商业。

党项的政权建立与文化认同

唐末五代时期,党项开始摆脱中原王朝的羁縻。宋朝建立后,党项夏州政权归附宋朝,被赐姓赵。另一方面,李继迁在夏州组织武装抗宋,依附辽朝,被封夏国王。

李继迁建立的政权逐渐完成了从部落联盟到帝制官僚政权的历程,这也反映了其不断认同中华历史文化的过程。

西夏政权的文化建设

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稳定与宋、辽的关系,发展商贸和农业。李继迁的孙子元昊建立了西夏政权,根据统治区域的特点,进行了制度文化建设,包括升兴州为兴庆府、扩建宫城、新定官制等。

元昊建立西夏政权所体现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,主要包括:1. 称国号“大夏”,具有“续统”意识;2. 自称“皇帝”,使用党项语称“兀卒”,意为“青天子”;3. 强调文、武、法、礼、仁、孝等中华文化伦理范畴。

西夏社会文化的特点

党项统治者对中华历史文化的认同,深深影响了西夏的社会文化。黑城遗址出土的西夏文物和文献中,可以看到党项人对于中华历史文化的深刻认同。例如,“羌汉弥人同母亲”、“一意治国学尧舜,一心治民循汤武”等诗歌和谚语,都反映了这一点。

标签: 党项 文化认同 社会治理 民族关系 历史文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