吐谷浑的国家认同变化
来源:
FJCNC百科网
时间:
吐谷浑政权发展阶段与政权定位
吐谷浑政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:酋邦部落制阶段、酋邦和宗族部落制并行阶段、汗国宗族部落制阶段。
前期吐谷浑政权受到中原政治体制影响,设有长史、司马等职,但本质上是一个具有部落联盟性质的政权。叶延改姓立国,增强了部族联系。
吐谷浑政权的藩邦定位
吐谷浑自视为藩邦,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:
- 自我的身份认知:吐谷浑首领认为他们是中原王朝的屏障,永为藩邦。
- 接受中原王朝册封:吐谷浑首领接受中原政权册封,如南朝宋封阿豺为浇河公,北魏封伏连筹为西海郡开国公、吐谷浑王。
吐谷浑政权的发展与定位转变
随着实力增强,吐谷浑试图摆脱藩邦限制,建立汗国宗族部落制政权。伏连筹自号可汗,分封王公。然而,在与北朝及隋唐政权的冲突中,吐谷浑逐渐妥协,回归藩邦定位。
隋唐后期的吐谷浑政权与家国认同转变
隋唐时期,中原王朝开始深度介入吐谷浑政治生活,对政权继任者施加影响。吐谷浑王族后裔通过籍贯选择,重构历史记忆,与中原文化产生紧密联系。
吐谷浑籍贯叙述与家国认同
吐谷浑王族后裔籍贯叙述经历了三个阶段:
- 阴山:吐谷浑西迁第一站,代表共同历史记忆。
- 昌黎:为华夷共祖叙述提供依据,凸显社会身份。
- 长安:直接体现吐谷浑后期的家国观念。
结语
吐谷浑政权的政权定位和家国认同经历了动态变化。这些历史事实表明吐谷浑对中原王朝的认同,以及与各民族的交流融合理程。它们是研究“三交”史的重要资源。
上一篇: 和谐共处一家亲
下一篇: 南碑之冠爨宝子碑传世佳话
精选图文
-
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
风俗文化 -
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展现旺盛活力
风俗文化 -
创新驱动下的高校质量提升策略
风俗文化 -
深入理解美丽中国建设的指导原则
风俗文化 -
把握战略性有利条件洞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
风俗文化 -
张丽君、丁赛、倪好:助力各民族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
风俗文化 -
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
风俗文化 -
促进大凉山地区发展,共享繁荣成果
风俗文化